会议主题: 盐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新闻发布会
会议时间: 2024年9月12日上午10:00
参会人员: 市政府副秘书长陶晓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步胜;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束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许悦;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严东鸣;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李朝阳;市交通运输局四级调研员杨春;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陈刚。
会议地点:盐城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 市政府副秘书长陶晓林

  •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步胜

  •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束珝

文字实录

陶晓林: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盐城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经市政府批准,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盐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新闻发布会。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步胜同志;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束珝同志;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许悦同志;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严东鸣同志;

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李朝阳同志;

市交通运输局四级调研员杨春同志;

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陈刚同志;

我是市政府副秘书长陶晓林。

今天的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解读《盐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二是答记者问。

首先,请盐城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步胜同志解读《盐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张步胜:今年8月8日,盐城市人民政府印发《盐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盐政发〔2024〕19号)。为便于各地、各部门、新闻媒体及社会公众更好了解相关内容,现就《实施方案》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等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先后印发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国务院和省政府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空气质量负总责,组织制定本地实施方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通过坚持系统治污,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等举措,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年均浓度从2013年的6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的27.7微克/立方米,下降57.4%;优良天数比率从2013年68.8%提升到83.4%,提高14.6百分点,在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月度排名中多次保持全国前列,最好名次位居全国第三,创造了全省历史上设区市的最好成绩,“盐城好空气”成为我市重要的城市名片和生态品牌。省攻坚办、省生态环境厅连续四年发来贺信,充分肯定我市治污攻坚成效。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在总结过去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统一部署,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印发了《盐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二、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到2025年,全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以上;NOx和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

《实施方案》细化了9大行动共60项重点任务,具体为三大结构、两项治理、四个能力提升行动。

一是三大结构转型升级行动。优化产业结构,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加快退出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推进产业布局优化,推进园区、产业集群绿色低碳化改造与综合整治。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进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和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提升机动车清洁化水平,强化非道路移动源综合治理,强化成品油和船用燃料油质量监管。

二是两项治理提质增效行动。强化面源污染治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扬尘污染治理攻坚,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强化VOCs全流程、全环节综合治理,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与提标改造,开展餐饮油烟、恶臭异味专项治理,稳步推进大气氨污染防控。

三是四项能力提升行动。机制完善行动,完善大气环境管理体系,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完善大气污染防治联动机制和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能力提升行动,加强监测和执法监管能力建设,严格执法监督,强化决策科技支撑。政策激励行动,严格执行法规标准,强化法规标准引领,完善价格税费激励约束机制,积极发挥财政金融引导作用。组织保障行动,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考核奖惩,引导全民共治。

三、主要特点

一是体现盐城特色。《实施方案》延续了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之有效的经验,既全面贯彻落实了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精神,又充分体现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鲜明导向,更加突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清洁能源替代和交通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

二是坚持系统治污。《实施方案》统筹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强化工业源、移动源、生活源、扬尘源等“四源”污染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大气环境监测、监管执法和政策标准水平,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推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三是注重协同共治。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实施方案》在部署重点任务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责任分工,细化了各部门工作职责,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全力推进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我就介绍这么多情况,谢谢大家!

陶晓林:谢谢张步胜同志。现在,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日报:请问盐城市在推进能源结构优化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和成效?

束珝:我市紧扣“30·60”双碳目标,深入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建设绿色能源之城为抓手,全面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积极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持续优化全市能源结构。

一是扩大绿色能源供给。加快推动“十四五”全省首批竞配26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群建设。推进陆上集中式光伏有序开发,分布式光伏规范发展,积极推进海上风光同场资源摸排,争取在已建海上风电场区域,谋划布局一批风光同场试点示范项目。截至8月底,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548.19万千瓦,同比增长15.75%。1-8月,全市新能源累计发电量207.11亿千瓦时,占全省新能源发电量的24.08%,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0%。新能源累计并网规模、发电量规模等主要指标连续14年位居全省首位。

二是严控化石能源消费。“十三五”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的决策部署,合理制定减煤控煤工作方案,多措并举,减煤控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十三五”期间圆满完成省政府高质量考核,“十四五”期间,非电和单机10万千瓦机组煤炭消费总量预计下降6.3%,能够超额完成省要求下降5%左右控煤目标。

三是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做好绿电物理可溯源系统顶层设计,对现有输变电设施升级改造,优化间隔、线路和台变的使用效能,完善绿电就近汇集供应产业园区的能源系统。推进11个独立共享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建设,目前8个储能电站于2024年7月上旬建成投运,加速构建“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格局。

下一步,我委将持续全面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推进全市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新闻社: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我市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许悦: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市工信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持新型工业化与新质生产力良性互动,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2023年,工业实时开票10074.1亿元,迈上万亿新台阶。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实时开票4983.1亿元,增长9.1%,总量全省第六、增速全省第四。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7家、省级绿色工厂66家。

一是焕新升级传统产业。聚焦机械、纺织、化工、建材、食品五大传统行业,分产业实施焕新升级工作方案,出台8条传统产业焕新政策措施。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大力推进设备更新、工艺升级、产品提档、数字赋能、绿色转型。深入开展节能降碳行动,市级层面重抓能耗前30企业、县级层面重抓127家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企业节能降碳改造,上半年全市能耗强度保持下降。

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5+2”新兴产业和23条产业链,分产业实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打造一批标志性、引领性新兴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入选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示范集群。开展“十链百场千企”供需对接活动63场,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融合融通。今年上半年,23条重点产业链实现规上开票销售3227.9亿元,占全市规上总量近七成。其中,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开票分别增长45.6%、11.1%。

三是加快布局未来产业。立足我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以及产业市场前景,加快布局氢能、新一代高效太阳能电池、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组织开展未来产业研究,发布机器人发展规划,编制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研究报告。出台算力发展及应用三年行动计划,发挥我市绿电和冷能优势,推进“东数海算”“东数绿算”海洋算力中心建设。

下一步,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锚定工业强市目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贡献“工信力量”。

盐阜大众报:近年来,我们的城市道路变得越来越干净整洁,赢得了市民的广泛好评。请问,在推进精细化保洁方面,城市管理部门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李朝阳:近年来,全市城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指示精神,紧扣提标准、调方式、强装备三个方面,着力推进城市深度保洁。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

一是保洁区域全覆盖。将绿化带、道路两侧公共区域纳入保洁范围,消除了过去无保洁责任人的“空白地带”,基本做到“墙到墙”之间“一把扫帚扫到底”。

二是保洁标准再提高。考虑道路所在区位、功能和通勤情况,分类确定保洁标准,大幅提高一级保洁路段比重;同时,在城市公园、车站广场、商业综合体等窗口区域试点开展“从地面到立面”的深度保洁,努力打造“席地而坐”公共场所。

三是保洁作业更精细。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灵活调整作业模式,夏秋季以冲洗为主、冬春季以湿扫为主。今年5月1日开始,在市直管的9条主干道(高架围合圈内)全面试行夜间冲洗路面,变“扫路”为“洗路”,基本做到了“沥青路面见本色”,白天对路面开展巡回洒水、雾炮降温抑尘,力争做到“全天保湿无扬尘”。

四是保洁装备快提升。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我们本着“急用先行、量力而行,补齐短板、提质提效”的原则,制定装备更新三年行动计划,既配足高压冲洗车、扫洗一体车等“大装备”,更补齐适合慢车道作业的小型冲洗车等“小机具”。今年已更新环卫作业车辆188辆,作业效率和保洁质量明显提升。

大家都希望空气质量越变越好。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扩大深度保洁的覆盖面,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作出新贡献。

中国江苏网:《盐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印发以来,市住建局立即在全市启动了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清零行动”,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严东鸣:感谢您的提问。一直以来,全市各级住建部门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持续改善空气质量、防范重度污染天气工作部署,扎实开展建筑施工扬尘管控工作。《盐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印发后,我局立即在全市启动了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清零行动”:

一是管控“全覆盖”。紧盯在建房屋、市政、园林绿化、老旧小区改造、拆除项目施工进度,每日督查推动,形成督查清单、问题清单、交办清单,每日调度、每日复盘。在重抓大市区的同时,同步推进各县(市)扬尘治理,确保全域整治、全域提升。

二是实行“差别化”。对照扬尘管控“六个百分百”要求,分类别制订扬尘精细化管控标准,按照达标、一般、不合格三档对项目进行分档管控,同时,紧盯基坑开挖回填、装饰装修、配套扫尾、雨污分流等各个易产生扬尘的关键环节,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督查。

三是坚持“零容忍”。保持高压态势,对问题严重或整改反复的项目,加大惩处力度,自“清零行动”开始以来,全市住建部门累计出动检查人员2627余人,检查在建工程2257项次,发现问题2536个,责令停工项目70个,整改问题2285个,警示企业63次,处罚企业13家,给相关地方发出4份扬尘管控工作提醒函。

下一步,全市住建部门将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进一步压实责任,推动《盐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宣贯与工作落地,全方位强化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措施,推进建筑施工扬尘管控问题“动态清零”!谢谢!

现代快报:交通运输行业一直在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和多式联运发展,努力实现降本增效、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请介绍一下盐城是如何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和多式联运发展的,有哪些具体的成效?

杨春: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部、省有关要求,提高综合运输效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交通运输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2023年市政府发布《盐城市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完善集疏运体系、提升运输联通水平、建设综合货运枢纽、优化组织模式等具体工作任务和发展目标,加快建设绿色、高效、便捷、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降本增效、节能减排。

今年1-7月份,各类运输结构指标增幅明显,全市完成货运量6477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192亿吨公里,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3.4%和4.3%;铁路货运量89.85万吨,同比上升63.33%;内河集装箱运输量71156标箱,同比上升132.6%;集装箱多式联运量3.8万标箱,同比增长253.9%。

近期,市政府发布《全力打造更具特色“水运江苏”盐城行动计划(2024-2026)》,交通部门将围绕计划任务,坚持铁水并举、以水为主,着力构建“宜铁则铁、宜水则水、宜公则公”的综合运输服务格局,提升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推动节能降碳和绿色发展。一是持续优化集疏运体系。推进航道、港口、铁路、园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实施;二是加快完善物流枢纽节点。按照市政府2019年《盐城市现代物流体系发展规划》布局,完善物流“通道+枢纽+网络”运输体系。三是强化运输组织协同水平。进一步开拓加密水运航线推动海河联运,稳定运营上海港、宁波港海铁联运,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四是促进物流与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结合盐城新能源、风电产业等发展全程供应链物流服务,结合货运平台推动智慧物流、绿色物流创新发展。

省广电总台: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我市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陈刚:盐城是粮食生产大市,也是秸秆资源大市,全市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480万亩左右,年产出可收集利用的农作物秸秆在650万吨左右。为切实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绿色发展,在市委市政府部署推动下,我市坚持“离还并举”思路,统筹推进秸秆还田与离田综合利用工作,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盐城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三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6%,超额完成省定95%的目标任务。

具体的工作措施:一是着力提升秸秆还田质量。积极推广适合我市农业生产特点的小麦秸秆深旋深翻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配套集成技术,2023年推广秸秆犁耕深翻面积68万亩。

二是健全完善秸秆收储网络。合理规划建设、改造提升乡镇或区域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立村级秸秆收储转运点。目前,全市已建成镇级秸秆收储中心124个、村级秸秆收储转运点178个。

三是培大育强收储运销主体。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骨干、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储运销主体168家。

四是拓展秸秆综合利用渠道。培育扶持一批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规模利用企业,瞄准绿色低碳,支持建设秸秆制绿色甲醇项目,注重就地转化,积极拓展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利用途径。推广秸秆原料化利用,培育壮大草绳(帘)等本土编织加工企业。

五是加大力度招引重大项目。将秸秆产业化利用纳入全市农业招商计划,加大秸秆综合利用企业、项目招引力度。加快推进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与悦达集团、江苏岚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在滨海、大丰实施秸秆制取绿色甲醇项目。

陶晓林: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就开到这里,各位记者如有其他问题,会后我们再交流。感谢各位新闻界朋友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并恳请各位继续对盐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给予关心与支持,谢谢大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