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府出台《盐城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进一步深化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培育壮大海洋产业,扩大海洋开放与合作,建设一批带动性强的海洋产业项目和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形成我市高质量发展的蓝色“新增长极”。
一、打造“两地两区”,更高站位谋划海洋
以建设海洋强市为总目标,培育发展九大海洋产业,着力构建“两地两区”为主要特色的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力争2026年我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2030年突破2800亿元。
一是打造国际海上新能源综合利用高地。推动沿海滩涂及近远海两大海上风电开发基地、光伏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以中海油LNG项目为龙头,探索风电、光伏、冷能、氢能等多种资源集成的海上“能源岛”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上综合能源基地。
二是打造全国知名海洋先进制造业基地。以海上风电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为引领,推进全产业链布局和集群化发展,发挥国家和省技术创新平台优势,深化产学研协同,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大力发展海上光伏装备、海洋船舶等潜力产业,加快“智改数转网联”,增强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是打造全国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实施陆海污染一体化治理,加强海域、滩涂、湿地等自然资源综合保护利用。放大黄海湿地世遗和滨海论坛效应,加快生态百里建设,打响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品牌。推进海洋产业低碳发展,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盐城经验。
四是打造长三角河海联动示范区。综合利用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综合保税区等载体平台,提升港口、铁路、高速、航道等能级,深度融入长三角产业链,密切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互补共融,打造畅通长三角、连接淮河中上游的河海联动大通道。
二、聚焦九大产业,更高标准布局海洋
一是海洋新能源。推进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拉长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链条,加快海上“能源岛”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光伏装备智造集群和国家级光伏研发测试基地。大力推进海上光伏和已竞配26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沿海新型电力系统,实施输变电基础设施扩建和智慧升级改造。培育冷能综合利用产业链条,创建国家级冷能综合应用示范区。
二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依托大丰港经济开发区、射阳港经济开发区等园区,突破海上风电超长风电叶片、高强度齿轮箱等关键部件研发。加快完善海洋油气开采装备产业链,打造高端海工材料、零部件到核心装备完整产业链条。开展海水淡化技术协同攻关,建设海水淡化成套装备产业基地。支持临海工业企业开展海水直流冷却应用,推进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
三是海洋船舶工业。依托黄海新区岸线资源,积极争取上海、苏南等地船舶制造产能转移,重点打造船舶制造和配套零部件及子系统制造链条,大力招引大型LNG船、LPG船、豪华邮轮等项目。加快军民融合企业培育,发展新一代舰船用关键配套件。到2026年,初步形成以大型货轮和豪华邮轮为主的高端船舶制造、改装和维修一体化基地。
四是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培育壮大明月海藻、赐百年等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龙头链主企业,重点打造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制造链条。建设海洋药物研发中心、孵化中心和药物研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省内知名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化示范基地。积极发展海洋生物资源提取技术,加快集聚一批高附加值海洋绿色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研发生产企业。
五是海洋信息与技术服务业。积极争取省海洋数据中心落户盐城,探索建设“智慧海洋”系统。培育发展海洋产业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服务等海洋技术服务业,支持江苏海洋经济技术研究院打造全国海洋经济与工程咨询领域高端智库平台,依托中心城区、海洋园区,建设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基地,每年在盐城转化和应用的技术成果达100项以上。
六是海洋交通运输业。加快盐城港专业化集装箱泊位和信息化建设,招引跨国航运公司在盐设立区域性总部或企业运营中心,推进港航服务功能与海洋经济深度融合。鼓励国有航运企业参与组建船舶融资租赁公司,推动港口、铁路、公路联动发展,探索开展船舶加氢、充电、保税LNG加注试点。支持盐城港深化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国际一流港口合作,增开国际直达航线和近洋特色航线。到2026年,盐城港口年货物吞吐量突破2.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20万标箱。
七是海洋旅游业。围绕“亲海风情镇、牧海渔家村、近海观光线”,打造以世界自然遗产为核心的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提升沿海旅游服务设施能级,加快建设长三角(东台)康养基地、条子泥等一批高端海滨旅游度假区,推动黄海森林公园、川东港美丽海湾、荷兰花海、中华麋鹿园、珍禽保护区等景点串珠成链。深入挖掘海洋、海港、海湾、海涂湿地、“吉祥三宝”等资源,打造国际湿地旅游目的地城市。
八是海洋渔业。打造海水养殖、海洋捕捞、加工、流通和终端消费的全产业链条,加快建设水产苗种繁育和现代化养殖示范中心。优化海水养殖布局,以陶湾海洋牧场为突破口,加快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推动我市头部能源企业与海洋养殖企业合作实施示范项目。培育海产品交易电商,建设冷链物流基地、电商服务中心、专业市场,争创省级县域海产品电商集聚区。加快现代渔港建设,支持黄沙港打造国家级渔港经济区。
九是沿海滩涂种养业。积极开展耐盐农作物基因工程改良和培育,发展耐盐粮油作物、蔬菜、苗木、特色经济作物。加快盐碱地造林的成果转化,大力推行怪柳、刺槐等优良树种,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加强与省沿海集团合作,构建“种养+旅游”“科研+文化”“加工+流通”等发展模式,推动滩涂种养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实施盐土农作物“三品一标”认证,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滩涂农业品牌。
三、推进五大行动,更高质量经略海洋
一是实施沿海基础设施能级提升行动。加快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滨海港20万吨航道、大丰港铁路支线、滨淮高速等重大工程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
二是实施海洋科技创新赋能行动。推进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到2026年,新增省级以上海洋科创平台30家。
三是实施海洋市场主体引培行动。每年招引海洋产业项目不少于100个,建设一批有行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海洋产业特色园区。
四是实施海洋产业“双化”协同行动。促进海洋产业低碳发展,打造一批零碳工厂,发展海洋算力中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盐城经验。
五是实施海洋开放空间拓展行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海洋产业合作。到2026年,海洋领域新增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5亿美元。
四、常见问题解释
1、问:未来我市海洋经济产业布局是如何谋划的呢?
答:省行动方案提出10大海洋产业,我们结合市情实际,重点培育海洋新能源(海洋电力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等主导产业,大力推进海工装备、海洋船舶、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信息与技术服务业等潜力产业,做特沿海滩涂种养业,形成结构合理、发展高效、协同推进的海洋产业发展格局。
2、问:《行动计划》指明了我市发展的目标、方向、路径,在保障政策落地落实方面有没有具体靠实的清单或事项?
答:为了进一步放大我市区域比较优势,加快引进培育一批海洋特色产业链条和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海洋特色园区。为此,《行动计划》坚持可量化、能操作和好落实,梳理提出17项指标目标,制定70项重点事项,实施58个重大项目,建设4个海洋类科创平台,列出5个海洋产业相关重点产业链图表。通过“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标准化考核”狠抓落实,打造向海发展“强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