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盐城市六五环境日新闻发布会
-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彬
-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单广智
文字实录
单广智:新闻界的朋友们,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2022年盐城市六五环境日新闻发布会。
六五环境日即将到来,为广泛宣传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果,动员社会各界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今天,盐城市生态环境局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办2022年盐城市六五环境日新闻发布会。出席发布会的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彬,盐城市生态环境局盐南高新区分局局长顾雷广,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姚建军,市生态环境局土壤处处长于长陆,市生态环境局海洋处处长周宇,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周晓东,市生态环境局水处负责人潘新宇。
出席发布会的新闻媒体有:央广网、中国新闻社、新华日报、省广播电视总台、现代快报、扬子晚报、江苏经济报、网易新闻、盐阜大众报和盐城市电视台。
今天发布会共三项议程,一是发布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二是通报2021年盐城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成效及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三是答记者问。
现在,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彬发布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王彬:记者朋友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今天,我们在这里发布2021年盐城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首先,对各位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盐城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2021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以市域为单位成功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2021年江苏唯一、全省第四个取得突破的地级市,实现我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开局。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取得“四个最优”: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27,全省最优;PM2.5浓度均值27.7微克/立方米,全省最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7.4%,为2013年以来历史最优;入海河流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比例为90.5%,为沿海三市最优。
一、空气质量重点
2021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27,全省第一,较2020年改善7.1%;PM2.5浓度均值27.7微克/立方米,全省第一,较2020年改善12.9%;优良天数比例87.4%,全省第二,较2020年提高3.5个百分点。PM2.5浓度均值和优良天数比例均优于省考核目标要求。O3、NO2、PM10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SO2浓度同比持平。
各县(市、区)PM2.5年均浓度在26.0~33.1微克/立方米之间,平均浓度为28.7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改善10.9%;各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在83.0%~89.9%之间,建湖县优良天数比例为89.9%,全市最高。建湖县、阜宁县、响水县、盐都区、亭湖区、大丰区、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盐南高新区较2020年均有一定幅度提升。
二、水环境质量
2021年,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为良好,17个国考断面水质16个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优Ⅲ比例94.1%,无Ⅴ类和劣Ⅴ类断面;51个省考以上断面(含17个国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的断面48个,占94.1%,Ⅳ类断面3个,占5.9%,无Ⅴ类和劣Ⅴ类断面。21个入海河流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断面19个,比例为90.5%,全省第一,无劣Ⅴ类断面。全市12个在用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中,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的有8个。
三、土壤环境质量
2021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安全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100%。
四、声环境质量
2021年,全市区域昼间声环境质量平均等效声级为51.9dB(A),同比上升0.7分贝。各县(市、区)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均达到声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稳定在较好等级;全市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夜间达标率均为100%;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强度为一级标准,声环境质量为好。
五、自然生态
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66.9,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为“良”,指数较2020年上升1.3。各县(市、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在59.5~69.1之间,生态环境状况等级均为“良”。
六、农村环境状况
2021年,全市农村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7.8%,县域地表水水质总体达标,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土壤监测指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风险筛选值,14个灌区灌溉用水水质监测指标均未超过《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限值。
我先介绍以上这些情况,详细的情况请大家参阅《2021年盐城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谢谢大家!
单广智:接下来,请盐城市生态环境局盐南高新区分局局长顾雷广通报2021年盐城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成效及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顾雷广: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与大家见面,借此机会,现将去年全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展情况作一个简要介绍。2021年,盐城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三市”战略,坚定“两海两绿”路径,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盐阜大地的“颜值”越来越高,经济发展的“品质”越来越好,建设美丽盐城,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一、治污攻坚跨入新阶段。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坚决打好”转向“深入打好”,我们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接续攻坚。2021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27.7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优良天数比率87.4%。空气质量连续10个月进入全国排名前20,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前二十的地级市;51个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94.1%,优于年度工作目标7.8个百分点,在全省继续保持第一方阵;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比例达86.9%,东台条子泥岸段荣膺“2021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成为全国首批美丽海湾;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实现“双100%”目标。
二、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展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布局。优化能源结构。新能源产业“风光并进”,盐城成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发电量的60%。重点发展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钢铁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新技术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3.4%,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盐城制造”向“盐城创造”“盐城智造”转变。完善运输结构。在全国率先投入使用SRT,迈入绿色出行全新阶段。全市完成内河集装箱量34554标箱,同比增长173%。
三、环境设施实现新突破。加快构建“一中心两区域多站点”监测监控中心建设布局,建成市级断面水质自动站98个、乡镇(街道)空气自动监测站125座。随着阜宁水厂深度改造工程建成投运,全市实现自来水深度处理全覆盖。积极开展园区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加快园区限值限量管理和“绿岛”项目建设,完成全市16家园区实施方案编制,并完成3家园区实施方案技术评估。推进建设“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行政执法”新模式。组织企业参加“金环对话”项目融资对接会。共下达中央资金9861万元,下达省级专项资金2026万元,获得省绿色金融奖补资金652万元,较好地促进了企业生态环保项目建设。
四、生态文明结出新硕果。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全市乡镇实现省、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全覆盖。打造《小城》《谷家大事》等一批生态文化精品。推进黄海湿地内珍禽保护区退渔还湿工程,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建成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条子泥720”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样本。开展通榆河、串场河、新洋港“三河整治”,建设总长度84公里的市区环城高速圈生态廊道。高水平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建成开放。2021年10月14日,我市荣获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成为全省第四个获此殊荣的设区市。
2022年,我们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开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生态环境安全、群众环境权益五大保卫战,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交通运输污染治理、通榆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生态质量提升、噪声污染防治攻坚战九大攻坚战。深化空气污染治理,全市PM2.5浓度不高于2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达86.7%以上。持续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启动城市住宅小区雨污分流三年行动,加强农村河道生态治理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优Ⅲ比例工作目标为100%和94.1%,力争再提升。全面消除劣Ⅴ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抓好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构建高效循环利用体系。
单广智:现在,请记者朋友提问。
记者:2021年盐城环境空气质量位居全省领先,多个月份位列全国前20名,“盐城蓝”已经成为盐城金字招牌。今年上半年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专门向盐城市委、市政府发来贺信,肯定盐城大气质量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为全省大气质量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2021年盐城的空气质量到底有多好?今年以来,全省空气质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反弹,盐城又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姚建军:感谢记者朋友关切,“十四五”以来,盐城市委市政府聚焦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地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刚才,您提到“盐城蓝”已经成为盐城金字招牌。一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盐城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省领先、全国前列,“盐城好空气”成为重要的城市名片和生态品牌。2021年,在生态环境部对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月度排名中,盐城市连续10个月位列全国前二十,创造了江苏历史上设区市的最好成绩。
另一方面,盐城是“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大家可以敞开心扉深呼吸。去年全市上下围绕既定目标、合力攻坚,高质量完成了国家和省下达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2021年,盐城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27,位居全省第一,同比下降7.1%;PM2.5年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位居全省第一,同比下降12.9%;优良天数比例87.4%,位居全省第二,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
记者:2021年我市区域水环境质量如何?今年在水污染防治源头治理方面有哪些举措?
潘新宇:在“十四五”我市国省考断面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国考断面由9个增加到17个,省考断面由25个增加到34个),2021年,全市51个省考以上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比例为94.1%,优于省定年度工作目标7.8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四,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入海河流断面优Ⅲ比例为90.5%,全省最优。国考王港河王港闸、串场河大庆路桥断面成功升类,对全省国考断面水质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此,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向市委、市政府发来感谢信,表示充分肯定。
一是抓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全市共确定12个试点地块,涉及改造农田面积14.55万亩,关联国省考断面9个。二是抓水产养殖生态环境排查整治。会同市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利部门开展全市水产养殖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目前已完成基础信息排查工作,下一步将对排查对象依法依规开展分类整治。三是抓重点农场水污染整治。指导非属地农场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通过专项检查和自查,共发现问题63个,已整改完成40个。四是抓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面启动全市122条骨干河道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指导各地按照序时进度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及规范化建设任务。
记者:2021年我市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状况?今年在海水水质达标攻坚上主要采取哪些措施?
周宇:2021年,我市近岸海域水质受陆源入海污染、大气沉降、海水动力扩散等多方因素影响,海水水质呈波动性变化,但总体呈改善趋势。“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在我市布设38个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国考点位,根据国家采样监测结果,2021年,我市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比例为86.9%,远远超出国家和省对我市制定的考核指标,水质改善幅度列沿海三市第一。今年我市在海水水质达标攻坚上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开展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从2019年以来,我市全面开展入海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和整治,今年将结合全市水产养殖生态环境排查整治工作将海水养殖排口作为入海排污口整治重点;二是实施近岸海域污染物削减工程。开展工业污染治理、生活污染治理、农业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城乡“绿岛”建设等五个方面18项重点减排工程对入海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进行削减;三是建立岸滩垃圾清理长效机制。出台规范性文件,从严控陆源垃圾入海、强化海上垃圾治理、规范上岸垃圾处置、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等四个方面统筹推进沿海地区河流入海口和海滩垃圾综合整治,全面提升我市海滩垃圾污染防治能力,实现海滩垃圾日产日清;四是建设“美丽海湾(岸段)”。2021年,东台条子泥遗产地“美丽海湾(岸段)”创建成功,成为全国首批四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之一。今年将继续发挥我市南黄海湿地独特的资源禀赋,着力打造更多的具有我市特色的美丽海湾。
记者:随着号称历史上最严的《固废法》于2020年9月1日实施,小量危险废物管理、及时转移处置成为了学校、检测机构、机动车维修行业等小微企业关注的重点难题,请问生态环境部门在剖解这一难题采取了哪些方面措施?
于长陆:感谢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长期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关注和监督。下边我就我市如何解决小量危险废物收集处置难题所做工作作一介绍。
小量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和安全转移处置问题不但困扰着小微企业,也一直困扰着我们生态环境管理部门。为了有效打通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贮存“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小微企业的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和转移处置问题,我市根据省统一部署,自2020年起,全面启动小量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试点工作,搭建平台,主动为解决小量危险废物出路问题制定良方。一是迅速推动集中收集试点单位建设。2020年,通过有意向企业自行申报,经各地政府同意并报经市政府批准,确定东台弘涛、建湖环弘、大丰好山水等3家企业参与小量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试点,截至今年4月份,3家参与试点单位都已获得我局核发的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试点经营许可证。二是切实强化小量危险废物源头管理。在省开发的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基础上,组织开发了盐城市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平台系统,根据省定分级管理要求,一般源单位和特别行业单位自主选择系统申报,实现小量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危险废物从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的全过程规范化管理。三是积极培植和扶持试点单位健康发展。明确各地政府加大对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试点单位的指导、服务和扶持力度;明确各地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加强对试点企业依法经营和环境保护的执法监管;明确小量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试点单位为小微企业提供全程“保姆式”贴心服务,为小微企业产废、贮存、收集转移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900多家小量危废产生单位纳入到盐城市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平台系统,实现网上申报、二维码包装、电子转移联单的全过程、可回溯信息化管理。我市危险废物集中收集体系已全面建立,面向全市小量危险废物产废企业服务,年底前力争实现小量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全市覆盖。
记者:今年2月底以来,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全社会再次打响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此背景下,不少省市的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大力推进非现场执法。可否介绍一下,我市在非现场执法方面进行了哪些实践及下一阶段的推进方向?
周晓东: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所谓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是指生态环境部门以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为主,结合视频监控、设施用水、用电监控等非现场监管手段,综合利用无人机、无人船、走航车等科技手段,通过信息化系统的数据采集分析,精准发现环境污染违法行为,启动现场检查衔接机制,依法追究当事人相关法律责任的执法模式。此轮疫情过后,推进非现场执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更加凸显。下面,我向各位介绍一下我市在生态环境领域开展非现场执法所做的一些工作:
一是打造环保智慧大数据监管平台。今年3月份,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完成了12369平台建设,涵盖用电监控、工况监控、末端监控、视频监控等,全方位收集环境管理数据形成大数据库,为非现场执法提供保障。二是提高对数据分析与研判能力。每天安排执法人员巡查平台数据信息,对企业自动监测数据超标、排放量异常增大、治污设施用电监控异常等数据进行筛选、交办。今年以来我市已排查企业一万多家次,共下发问题交办单163件,通过非现场执法系统立案11件,拟立案处罚309.02万元。三是形成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实现差异化执法监管。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对被列入正面清单企业原则上不主动进行现场调研指导,在各类环保专项行动检查中也主要以非现场方式开展执法检查。总之在保持监督执法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
下一阶段,我们仍然要将非现场执法作为我们优化执法效能的重要着力点,重点是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人员培训。对全市执法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学习非现场执法流程、数据分析研判和非现场执法典型案例查处等,实现一线执法人员均能熟悉相关平台线索筛查方法,进一步提高非现场执法能力。二是扩大非现场执法监管范围。一方面推进企业自动监测设备的安装与使用,将更多的企业纳入我们监控平台,扩大数据库的规模;另一方面拓宽非现场执法监管内容,除正面清单企业检查、异常数据检查,逐步扩大到排污许可证执行的监管、行政处罚的后督查等等。三是推进督查考核促动。将非现场监管执法能力建设、案件查处、问题整改情况等纳入年终考核,进一步推进非现场执法工作。
关于推进我市非现场执法的相关工作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记者同志的提问!
单广智:感谢各位新闻界朋友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六五新闻发布会又恰逢端午佳节来临,在这里盐城市生态环境局祝各位媒体朋友端午安康!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