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东部经济增长极 江苏沿海发展规划解读

发布日期:2011-12-07 11:20 浏览次数: 字体:[ ]

“立足沿海,依托长三角,服务中西部,面向东北亚,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这是国务院批准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对我省沿海发展的战略定位。

《规划》明确了沿海开发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与空间布局,为江苏沿海地区未来发展描摹了一幅灿烂美好的图景。

战略定位:建成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突出亮点,是鲜明地提出要把江苏沿海地区建设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专家认为,这是基于我省沿海地区特有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多年形成的较好产业基础,从国家战略层面作出的科学定位,赋予了江苏沿海开发以全局性的战略意义。

围绕这一总体要求,未来一个时期,江苏省沿海地区将着力建设大港口、培育大产业、服务大腹地、实现大发展。具体来讲就是:

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目前江苏省沿海地区已有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连云港、南通港年货物运输量分别超过1亿吨,连云港港的集装箱运输量已超过300万标箱。根据规划,今后要以连云港港为核心,联合南通港、盐城港共同建设沿海港口群,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枢纽,大力发展国际航运和现代物流,进一步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成为陇海兰新沿线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窗口,逐步形成亚欧之间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

建设我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近年来,江苏省沿海三市的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现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和23个省级开发区,具备了大规模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条件。按照《规划》,依托深水港口资源,优先发展石化、钢铁、造船、粮油加工等临港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我省沿海将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基地。

建设我国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我省沿海地区土地后备资源充足,滩涂面积达1031万亩,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而且每年还在继续以3至5万亩的速度淤涨,近期可形成270万亩左右的垦区,远期更可形成700万亩的土地后备资源。

因此《规划》突出强调,要立足沿海滩涂丰富的独特优势,科学规划和有效开发土地资源,探索新的开发模式,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建设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滨海临江、区域生态环境良好,是江苏沿海地区的独特优势。《规划》提出加快建设重要生态功能区,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增加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使沿海地区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宜居地区。

发展目标: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

规划明确提出了我省沿海地区发展的近、远期目标。这就是:

——到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00元;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先进制造业比重持续上升;城镇化水平达到55%左右;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大为增强,城乡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覆盖城乡;环境质量不断改善,重要生态功能区占国土面积的比重达到15%;单位GDP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达到国家控制要求;整体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达到当时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比重大幅上升,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生活更加富足,享有相对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水平达到65%;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率先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

专家认为,这个目标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江苏沿海发展一直相对滞后,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经济“洼地”。但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江苏沿海发展已经呈现出喜人的发展态势。2008年,我省沿海地区生产总值4863亿元,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760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水平达到46%。而要达到规划提出的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00元的目标,意味着今后4年人均GDP需年均增长12.7%以上,城市化率需每年提高近两个百分点。现在,沿海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期,借助江苏沿海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股“东风”,完全有条件实现江苏沿海“洼地”的快速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提出的近、远期目标,都不仅包含了经济发展方面的指标,而且突出了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指标。有关权威人士指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规划》提出的四条原则,坚持科学布局、合理分工、保护环境、开放合作,推动沿海地区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空间布局:形成“三极、一带、多节点”的框架格局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沿海开发开放,必须坚持走集聚集约发展之路,坚决防止遍地开花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规划》专门拿出一个章节来阐述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空间布局,特别强调要“以三极为中心,以产业和城镇带为依托,以沿海节点为支撑,促进互动并进,形成‘三极、一带、多节点’的空间布局框架”。

“三极”,指的是重点加快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中心城市建设,扩大城市规模,加强中心城市之间以及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以开发区为依托,以大企业、大项目为载体,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升产业层次;进一步增强现代城市功能,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成为外资进入陇海兰新沿线地区的集聚扩散区,承接国际资本与先进技术,并逐步扩散到内陆腹地。

“一带”,就是要以沿海高速公路、沿海铁路、通榆河等主要交通通道为轴线,加快沿线城镇发展,进一步强化腹地产业优势,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新型装备、新材料、现代纺织、新兴海洋等优势产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现代物流、研发设计、金融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形成功能清晰、特色明显的沿海产业带和城镇带。

“多节点”,是指以临近深水海港的区域为节点,加快布局临港产业和城镇。《规划》明确,要以连云港徐圩港区,南通洋口港区和吕四港区,盐城大丰港区、滨海港区和射阳港区,以及灌河口港区为重要节点,根据各自比较优势,集中布局建设临港产业,发展临海重要城镇,促进人口集聚,推进港口、产业、城镇联动开发,构建海洋型经济发展新格局,使这多个“节点”成为提升沿海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的“支撑点”。

“三极、一带、多节点的空间布局,可说是《规划》最突出的亮点。”省发改委负责人说,它充分体现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战略思想。江苏沿海三市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不同,发展各有特色和优势,简言之,就是:连云港定位高——将建成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和陇海兰新沿线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盐城空间大——拥有丰富的海域滩涂资源,南通区位好——通江达海并紧邻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实施三极一带多极点的空间发展布局,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生产力布局,发挥各自优势,防止三市各自为战搞小而全、小而散的开发,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专家指出,“三极、一带、多节点”的空间布局框架,充分考虑了我省沿海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对于优化空间布局,实现国土空间的集约利用和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沿海发展中,必须强化这一空间布局的约束力,使好的规划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