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盐城市风电产业发展振兴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盐城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一月三十一日
盐城市风电产业发展振兴规划纲要
风电产业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风电产业发展对于提升我市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抢抓沿海开发的战略机遇,加快国家级沿海风电基地建设,促进风电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江苏省风力发电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江苏省风力发电装备发展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我市风电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沿海风力资源丰富,具备发展大规模风电场的条件。根据《江苏省风力发电发展规划(2006~2020年)》,全省风电可开发总量2100万千瓦,其中陆上300万千瓦,海上1800万千瓦。盐城沿海风电可开发总量1470万千瓦,其中陆上170万千瓦,海上1300万千瓦,占全省风电可开发总量的2/3以上。我市风电产业从2005年起步,风电产业不断从下游风电场建设向上游风电装备延伸,形成比较完整的风电产业链。目前陆上风电场正处于建设阶段,海上风电进入前期工作阶段,风电设备制造处于项目快速落户阶段。已有5个各20万千瓦陆上风电场获得国家批准,总规模100万千瓦,已完成装机47.8万千瓦,风电累计发电5亿度。其中东台、大丰陆上风电场已全部建成投运,响水陆上风电场预计明年建成投运,滨海、射阳陆上风电场预计明通过核准并开工建设。海上风电场特许权招标工作已经启动,预计今年有5个海上风电场可获得国家批准并开工建设。全市已有亿元以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25个,总投资300亿元,产品包括发电机组、总装等整机制造及风叶、增速箱、塔筒等关键配套件。华锐、金风、上汽等一批国内风电领军企业相继落户盐城,华锐风电产业园、阜宁风电产业园批准为省特色产业园区。其中,盐都华锐风电设备项目计划投资达50亿元,集研发、生产、配套于一体,预计今年实现销售30亿元,税收过亿元,总投资5.12亿元的华锐国家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5兆瓦海上风机项目将于明年开工建设。由于对风电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和管理相对滞后,致使风电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风电战略资源控制不够。在推进风电场建设和风电设备招商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无序化,出现多头签约、越权承诺,抢占资源、无力开发等现象,没有真正发挥风电资源配置和效用的最大化。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工作部署,充分利用我市风能资源优势,加快培植壮大风电产业。对风电场建设,坚持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并以风电规模化开发拉动风机制造产业的发展,形成具有盐城特色的风电产业链,实现风电与风机制造业的同步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
规划到2020年,全市建成风电场1400万千瓦,风电装备产业形成100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和2000亿元销售规模。到2011年,风电场装机规模达200万千瓦,风电装备产业形成20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和300亿元销售规模,并形成从高速齿轮箱、发电机、叶片、塔筒、法兰、轮毂、底盘、主轴、回转支承、变压器(变电站)、控制装置等风机关键零部件到整机组装完整产业链条。
三、重点任务
(一)完成陆上风电场建设,启动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
根据沿海开发战略实施需要,为节约、集约利用沿海岸线和土地资源,陆上风电场建设规模控制在现有项目,后续项目原则上暂不建设。到2011年全市风电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其中,陆上100万千瓦,海上100万千瓦。具体情况如下:
陆上风电:2009年,东台风电一期工程、大丰风电一期工程全部竣工,响水风电项目加快建设;2010年响水风电项目全面竣工,并开工建设滨海、射阳风电项目;2011年,滨海、射阳风电项目全面竣工,全市陆上风电场形成装机容量100万千瓦。
海上风电:2009年开展沿海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响水海上风电前期工作;2010年,盐城潮间带示范风场、华电新能源大丰海上风电一期工程、龙源大丰海上风电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开展响水海上风电一期工程和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2011年,盐城潮间带示范风场、华电新能源大丰海上风电一期工程、龙源大丰海上风电一期工程、响水海上风电一期工程和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部分机组实现并网,装机容量100万千瓦。
(二)突破核心技术,扩大风电装备产业规模
立足现有优势,以风电场的规模化建设带动风电装备产业化发展,推动风电装备产业型谱化、标准化、系列化,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风电装备生产基地。2009年形成5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2010年形成10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到2011年,风电装备产业基本形成20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和300亿元销售规模。
风电机组:以兆瓦级以上成套机组为重点,加快2兆瓦以上陆上风电机组和3兆瓦以上海上风电机组的研制和产业化。重点发展大功率双馈式发电机组、直驱式发电机组和液压式主传动发电机组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积极推进盐都华锐、大丰金风、东台上海电气等一批整机厂进行兆瓦及以上风电机组的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形成兆瓦以上风电机组1000台/年的生产能力。
关键零部件:重点发展高速齿轮箱、发电机、叶片、塔筒、法兰、轮毂、底盘、主轴、回转支承和逆变器(变电站)等关键配套件。支持盐都秦川、盐都中航惠腾、盐都保龙、阜宁汉德、阜宁神山、大丰中复联众、东台泰胜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发展。
控制系统:重点开发变频、变浆控制、驱动制造技术、数字化风力发电场高度控制技术和并网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形成自主制造能力。努力引进2-3家具有国内先进技术的风电控制系统制造企业。
(三)搭建服务平台,推动技术创新
国绕风电机组、关键部件和控制系统等重点领域,积极争取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等风力发电创新技术平台落户盐城。重点谋求海上风电技术的突破,华锐风电投资的国家级海上风电研发中心项目已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准,加快项目建设进程,为打造江苏沿海风电“海上三峡”提供技术支撑。政府资助,引导风电企业和科研机构在盐建设叶片测试中心等风电产品和设备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产品的设备质量检测和认证服务。
(四)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基地建设
发挥我市沿海风能资源优势,以兆瓦级及以上风电整机、关键零部件和控制系统为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技术的风电装备企业落户盐城,建成特色鲜明的风电装备产业基地。结合我市风能资源状况和产业发展基础,市区规划建设江苏华锐风电产业园,以华锐风电科技(江苏)公司为龙头,发展以国家级海上风电研发中心、兆瓦级以上风电整机及齿轮箱、发电机、电控设备、轴承、大型塔筒、大型叶片等产业链关键零部件,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风电设备制造基地。规划建设大丰风电产业园,以金风科技公司为龙头,发展直驱式风机整机、海上风机及其关键配套件和风电服务业。规划建设阜宁风电产业园,以东汽公司为龙头,发展叶片、风塔、法兰等风电装备产业。规划建设东台风电产业园,以上海电气为龙头,发展3.6兆瓦海上风机、塔筒、叶片、海底电缆等。射阳县规划发展风电装备配套产业。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风能资源有效控制,推动风电装备产业加快发展
依据江苏省风力发电发展规划,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有关规定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5〕899号)精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风电和光伏产业发展的意见》(盐政发〔2009〕159号),为规范有序推进我市风电产业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市发改委根据风电产业发展情况,对拟建设风电场合作协议进行初审后,报市政府审定,并报省发改委备案确认授权开展前期工作,统一由市政府与开发商签订风电场开发合作协议。未经授权机关许可,任何企业和个人不能擅自开展风电场预可研等前期工作;获得风电场项目开发权的企业,未经授权机关许可,不得进行开发权转让。加强对签约项目跟踪管理,对未按协议履行承诺的项目,一年启动预警,两年收回开发权,确保科学、有序、高效开发使用风电资源。
(二)拓展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强度
根据产业发展政策和我市风电产业发展规划,以整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部件为重点,支持和引导内资、外资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建设一批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整机项目,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关键零部件项目。并依托骨干企业,实行集中布局,发展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影响的风电装备产业集群。
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方式筹集资金。加快设立全市风险投资,引导创业风险投资支持风电产业的发展;搭建与完善银企对接合作平台,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等支持力度。
(三)落实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发展
严格执行和落实国家已经出台的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全面贯彻《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对各类投资主体研制开发风电装备产业项目实行鼓励政策,加快项目的核准或备案。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及时纳入全市重点项目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优先给予土地、信贷等支持,加快办理税收减免确认手续。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支持申报国家开设的科技重大专项、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重点行业结构调整专项、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等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以及省有关部门管理的专项资金。支持企业与风电公司合作,积极尝试以成套装备作价投资,参与风电场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
(四)加大研发力度,推进自主创新
推进产学研联合。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联合建立研发、检测和实验等机构,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鼓励技术入股、作价出让、许可使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通过收购兼并国外企业,直接获取国外先进技术。
依托骨干企业加快建立风电产业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参与产品标准制定。加快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机产品地面测试平台以及风机叶片等关键零部件测试平台,推进产品标准化技术研究服务、安全质量标准化技术研究服务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推广。
(五)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制约
要落实专人专费,明确目标,明确时间,委托科研单位尽快完成风电场建设对鸟类影响的评估报告,加强与上级环保部门的对接和争取工作,力争有效解决射阳、滨海风电项目环评审批问题,为后续风电项目的推进以及沿海风电产业发展消除瓶颈。
加快推进沿海港口及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盐城与外界的通达联系,降低风电设备运输的物流成本,规划建设3兆瓦以上级海上大功率风机装备专用码头,为海上风机安装和风机出口提供可靠平台,促进我市风电装备产业实现“立足盐城、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发展目标。
五、规划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产业组织协调力度,统筹风电产业发展规划,协调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成立市新能源暨光伏产业推进协调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市长任组长,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具体负责风电产业发展布局规划、项目准入、签约审查、项目报备、协调推进等工作。市发改委会同县(市、区)政府、市有关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风电产业发展情况,协调解决矛盾和问题,重大问题及时提交市政府会办研究。同时,对华锐风电产业园成立专门项目推进工作班子,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
(二)注重规划引导
制定规划纲要实施方案,明确项目指南、技术方向、生产规模、标准要求等,引导产业和企业健康发展,加快与国际产业接轨步伐。
(三)严格目标考核
围绕调整振兴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进行分解和落实,实施目标考核,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和重点任务的完成。
(四)优化服务环境
加强风电产业运行情况分析,研究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趋势,及时发布产业发展信息,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落实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在项目审核、资源配置、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
(五)强化人才支撑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对企业研发中心、引进创新创业人才、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工程技术人才给予资金资助。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制订和落实优惠政策,吸引有技术、资本以及管理才能的海外留学人员来盐城投资创业。
(六)发挥协会作用
加强与中国风能协会联系,邀请国内外知名风电开发商和风电装备制造商在盐开展交流活动,及时掌握全国乃至全球风电产业发展动态,寻觅商机,创造合作平台;建立全市风电产业发展协会,定期组织风电项目业主和风电装备企业参加的盐城风电产业发展论坛,架设企业与市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推动行业协会及中介组织快速健康发展,在行业规划、信息统计、投资服务、专家咨询、综合协调、保障行业安全、维护行业权益、促进行业公平竞争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